10月31日,在公司黨支部、工會的組織下,相約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的公益講師楊華老師,為公司全體員工帶來一場以《心境與環境》為主題的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讀書分享會。
希望通過公益講課讓公司小伙伴們走近經典,習得古人智慧,提升我們的幸福指數,用國學智慧解惑人生中各種問題;提高自身修養;幫助大家找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法,與經典為友的同時營造書香飄溢的企業文化氛圍。
分享嘉賓:傳統文化的受益者楊華老師。
短短90分鐘的學習,楊華老師引經據典、旁征博引,對“心境與環境”的辯證關系做了詳細的介紹,她指出一個人對環境與心境關系的認識,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,甚至是人生格局。什么是心境?什么是環境?心境與環境之間有什么關系呢?如何可以轉變環境?這些疑問,楊華老師在課程過程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解答。
經典分享:
“覺花有種無人種,心火無煙日日燒。心田不生無明草,覺苑常開智慧花”。土地上不種莊稼便雜草叢生,心中沒有智慧便煩惱無明紛飛,只有啟智增慧才能撥云見日!人的心會隨著環境變化,若要轉化則需轉念,即調整內心,用心和智慧,在空間、時間和心量上突破自己!
“飽食,暖衣,逸居而無教,則近于禽獸。” 假如人只追求吃飽穿暖安居樂業而不重視教育開啟智慧,就變成了是孟子所言的禽獸。
心相:“有心無相,相由心生;有相無心,相由心滅。”心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面貌。
莊子:“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”要學習鏡子,不被外物影響,一直保持本心,不喜不怒從容應對的品格。
莊子:“喪己于物,失性于俗,謂之倒置之民。” 迷戀外物,喪失本性,為世俗所累的人,可以說他們是本末倒置的人。
結論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、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圣人除心不除境,凡人除境不除心。”智慧每個人都有,開啟智慧之花勢在必行。心轉鏡,改任性而為成率性而為!
精彩分享:
聽完楊華老師的精彩的分享,小伙伴們也紛紛從家庭、工作等多方面講到“心境“影響我們的情緒,而情緒又極大的影響著生活的各方面,包括在教育孩子、處理夫妻關系、同事關系、上下級關系等等。通過本次活動,大家更深刻的認識到,在生活和工作中,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,只有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,才是解決問題的最 佳途徑。希望我們每個成員都能持之以恒,通過讀書交流、傳統文化的學習,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,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?2022 江蘇文正工程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17201號-1 技術支持:匯成傳媒